入围团队公示 | 2022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


科技兴国,青年是第一主力

科技强国,创新是第一动力


一篇篇翻阅文献,焚膏继晷;

一次次演算论证,不厌其烦;

一个个奇思妙想,应运而生。

大学生在开拓创新的路上砥砺前行!


这个夏天,

和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一起,

高校学子们用汗水和智慧

凝聚出一股磅礴的青春力量!


2022年,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如期而至。为聚能于动力电池领域的发展,实现科研创新与知识普及并驾齐驱,本届赛事为扩大影响力,分为专业方向和科普方向双赛道进行,共触达107所高校,聚焦影响高校64万+人次。同时,为加强赛事的专业性,帮助参赛同学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提高,本届赛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专家委员会的力量,311名指导教师参与其中,立足于专业视角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助力和建议。

自今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全国61所高校160支团队提交申报,97份作品通过初选,经专家评审会严格选拔,共39支队伍入围复赛。


其中,专业方向共33支队伍突出重围,进入下一阶段十个决赛晋级名额的角逐。入围复赛的团队中,约42%聚焦于“新一代动力电池体系”开展研究,在汽车变革的大背景下,成为加速电池技术创新的一份子;约42%的团队将目光投射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体系性能提升”,从能量密度、快充、环境适应性、寿命、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多角度多方向提出优化创意。作品角度之多样远不止于此,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梯次利用与回收,节能减碳技术,智能电池......参赛团队视角丰富,更多的创想落地生花。

科普方向最终有6支团队脱颖而出。在课题选择上,各参赛团队立足于动力电池的知识原理,充分展示了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不仅回溯了电池技术的前世今生,更不乏对新能源领域未来的展望。本次大赛中,各位同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既有线下的采访与调研,也离不开微博、抖音、B站等多方平台的线上传播。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凝聚青年学子“减碳”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意识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参与者。

赛事开展期间,各高校同学积极开展线下校园活动,借助视频、推文大力传播新能源和动力电池板块的相关知识,使得更多同学关注到这一正处于科技前沿的新兴领域。截至目前,本届参赛团队累计发布1238篇赛事相关推送,自主开展校园宣讲、海报张贴、校园路演、知识问答等81场线下校园传播活动,累计影响171万+在校学生。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

初赛入围名单

通过初赛的评选不是终点,更严峻的挑战正在前方等待着进入复赛的团队。在后续的赛程中,各队需补充提交成果资料,以备各位专家评审老师审阅评分。最终进入总决赛的队伍拟于11月竞逐全国金银奖,万元奖金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由LG新能源于2018年发起,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和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作为指导单位为竞赛的开展提供帮助。该赛事于2019年成为知行计划的核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高校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截止至2021年,四届赛事累计吸引全国66所高校342支大学生团队申报,1250名大学生直接参与,共205位专家老师鼎力支持,为大学生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参赛团队累计发布2,480+推送,聚焦90万+公众关注。


在“双碳”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低碳或零碳的产业体系亟待升级,绿色技术的更新迭代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某家企业或是某家科研机构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使命,青年学子自然责无旁贷。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致力于为大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我们始终期待着年轻人的大胆创新为行业的进步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创新之门永远期待你来叩响!


在此致谢61所申报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天津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天津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云南财经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广州软件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