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计划2022颁奖季 | 趁青春,向山向海向未来!2022年拜耳“健康中国行”大学生乡村支教行动 获奖名单发布


用脚步丈量土地,礼赞生命

以热忱灌溉幼苗,点亮繁星

 

盛夏酷暑,赶山奔海

青山绿水,踏光而来

吾日三省,健康成才

青春闪耀,未来同在



为响应“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政策号召,以拜耳在华140年为契机,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中国志愿者平台于2022年联合发起“健康向未来--2022年拜耳‘健康中国行’大学生乡村支教行动”。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吸引全国47所高校127支大学生团队积极申报,最终优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广东医科大学共7所高校的大学生团队,依托拜耳强大的医药健康专业资源,前往乡村学校,在拜耳员工志愿者组成的“青年导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健康营养支教行动,帮助乡村孩子培养健康营养意识,提升健康营养水平。


    7支团队从五湖四海而来,奔赴兰州、宿迁、怀化、永州、湛江、惠州、福州、昌吉共8地开展健康支教行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结出繁花硕果。累计95天,共计832个课时,大学生与青年导师一起将“拜耳健康营养小课堂”送入乡村学校的课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创伤包扎......基础的急救技能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营养膳食、青春期教育、艾滋病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理念应当深植于每一个少年的心间。


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成长的环境亦不可忽视。104名青年大学生立足教学却不囿于课堂,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家中的饮食条件,食堂的卫生环境,甚至是杂货铺的零食样式,无一例外都成了他们关注的对象。用脚步丈量土地,将自己沉在乡村,关注一个区域一个群体的健康营养状况,这是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也是看待中国社会现状的崭新视角,必将为更长远的发展注入力量。


    在活动期间,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与乡村的孩子朝夕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北京大学青岚支教队的同学们在今年夏天来到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城中小学。青年大学生们从用药安全、饮食安全讲起,为孩子们培植健康理念。受疫情影响,支教活动一度转为线上教学,听着耳机里传来孩子们一声连着一声的“老师”,这是大学生们从未体会过的幸福与感动。

盛夏这场特别的相遇,将健康理念藏于每个人的心中,对于大学生团队所在实践地1,126名中小学生、102名乡村教师,亦会是一段特别的回忆,一个改变的契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游以勒同学在结束支教后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短短十四天转瞬即逝,好像做了许多事,却也好像不过纤毫。“我希望我能在这个夏天留下些什么,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小朋友们会忽然想起我在课上说过的某句话。”


    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身份各异、口音各异,但表达爱的方式却同样真诚。愿许微风离别意,散我心中意难平。大学生的认真与热忱,与孩子们的友爱互动,这份弥足珍贵的情感也打动了来自拜耳的50名员工志愿者,青年导师王建平说:南京大学的支教团队为初一一班带去的最后一课格外动人。老师们近乎哽咽的声线,深情真切的寄语,无一不在怀念过去与孩子们共度的美好时光。但是,告别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青年与少年终会在更高处重逢,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不仅是参与项目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知行促进计划秘书长夏军先生表示:让不同年龄段的所有的人过上健康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福祉,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知行计划始终相信青年大学生拥有无限可能,始终致力以青年力量,助力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此次拜耳公司借助在华140年契机,开展“健康中国行”,支持青年大学生走进乡村,为乡村孩子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转化为行动,体现了拜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行动力与创造力。期待更多企业与知行计划一起发现青年,为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搭建赋能平台,支持更多大学生关注健康、践行健康、传播健康,让健康引领未来。



健康之行不辍,璀璨繁星不落。

愿你我在未来的日子里,

永远向往朝阳。

给生命加点力,健康向未来!


感谢2022年申报项目的47所高校名单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武昌理工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汕头大学、集宁师范学院